首页> 动态> 详情

记者走进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两个家庭 听两代人讲述高考情缘

2023-07-31 08:05:08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近日,我市首批高考录取通知书开始投递。一份份送进家门的喜报,不仅是对莘莘学子付出的认可,更是对家人一路相伴的最好回报。本期家访,我们走进已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两个学生家庭,其中一位母亲还珍藏着30多年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我不仅想成为您,更想超越您”

本报记者罗子泓(左一)采访张梓沐(右二)一家。


【资料图】

【关键词】

超越

●出镜人物

张梓沐,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毕业生,浙江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大一新生;父亲张杰,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母亲李慧芳,厦门大学医学院老师;弟弟张梓佑,学生。

●地址

思明区思明南路

●心愿

学好功课,成为学科领域的佼佼者,为医药开发、人类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文/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实习生 张昊洋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实习生 马娟

“通知书快件发出后,我每隔几分钟就会查一下它的进度……”家访这天,张梓沐从房间里拿出几天前收到的浙江大学录取通知书。他对收件场景记忆犹新:“我还和投递员合影留念了!”

为啥这么激动?张梓沐坦言,这份浙大“求是蓝”背后,藏着他波澜起伏的考学历程。

首先是专业。中学时,张梓沐一度在物理和生物之间徘徊。“我从小看爸爸工作,对他的专业挺感兴趣。初二接触物理后,也很喜欢。”张梓沐将自己对两个专业的期待,比喻成两条线——高三前,代表着物理的那条线不断向上,代表生物的则略有下降。

然而,一场失利的物理竞赛,扭转了两条线的走向。物理竞赛成绩不理想。张梓沐逐渐意识到,物理也许并不是他擅长的科目。

代表着生物的线再度上扬,成了张梓沐的高考目标。他报名“强基计划”,选择了基础医学这个专业。“基础医学称得上是桥梁学科,兼顾生物与医学知识。”父亲张杰解释。在他看来,厦门近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因此,基础医学不失为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考学波折到这还没完。“高考查分那天,简直晴天霹雳!”张梓沐回忆说,高考分数比自己预估的低了一二十分,当时心凉了半截。“我当时就想,儿子报离家近的大学也不错,每天和爸妈一起出门,我们上班,他上学……”父亲张杰调侃说。

“只是没想到,最后还有反转。”张梓沐舒了一口气,“高考结束后,我去浙大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选拔。面试、体测时和其他人交流才知道,他们的笔试分都没我高。”就这样,张梓沐凭借浙江大学“强基计划”校测的优势,迈进了这所高等学府的大门。

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的这段时间,张梓沐也没闲着。他天天跟着爸妈去学校。“和爸爸的学生们学实验操作、设备使用、科研思路,为未来打基础。”令张杰惊喜的是,儿子已经能帮着学生出实验数据了——“我们实验室每周开组会,学生们向我汇报工作时,有项数据下面写着‘by 梓沐’。我还特地拍照,发给朋友看。”对待专业,儿子到底有多认真?张杰说,傍晚儿子不跟爸妈回家,而是继续学习,直至晚上9点多,才自己坐校车从厦大翔安校区进岛。

身为内行人,张杰深知基础研究的不易:“早上8点进实验室,晚上12点甚至凌晨两三点才出来,连轴转好多天是常有的事。”不过,他坚信儿子的选择:“相信他能走下去,向科研方面精进,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服务更多病人。”

为什么选这个专业?浙大“强基计划”面试,考官问张梓沐。张梓沐给出答案:一是能成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赚钱养活自己;二是国家发展,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三是可以增进人类健康福祉。张梓沐说,自己的目标不仅是像爸爸那样成为教授、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想超越他,成为院士。“我不仅想成为您,更想超越您!”他说。

进入浙大,仅仅是父与子传承的第一步。张杰说,他期待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我退休了,希望‘张梓沐实验室’可以建立起来。返聘我帮他管管学生、带带徒弟!”

“儿子的拼劲,和我当年还挺像”

孙稼轩(中)和父母

【关键词】

陪伴

●出镜人物

孙稼轩,厦门一中海沧校区高三毕业生,武汉大学大一新生;父亲孙先明;母亲陈琳萍。

●地址

思明区思明南路

●心愿

在最美大学读书,为最强中国奋斗。加油吧,少年!愿你努力拼搏,展翅高飞,鹏程万里!

文/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实习生 靳泽 图/厦门日报记者 卢剑豪

“录取通知书是孩子努力多年的成果,也是我们和他一起成长的见证……”家访时,陈琳萍拿出两件宝贝与记者分享——一件是儿子崭新的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另一件则是她珍藏30多年的厦门大学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像一道记忆的闸门,将孙稼轩一家的高考历程徐徐展开。孙稼轩看着母亲泛黄的录取通知书,忍不住夸道:“老妈,你也挺厉害的嘛!”不仅母亲毕业于名校,稼轩的父亲也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一家人将对于高考的感悟总结为两个关键词:付出、陪伴。

“备战高考真的需要拼搏精神,我的秘诀也是这样。”稼轩说,备考期间他排除杂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娱乐活动,保持专注,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陈琳萍补充说,孩子高中就读于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平时在学校住宿,一到周末就会迫不及待地回家放松、玩电脑。令她欣慰的是,步入高三后,孩子跟爸妈说自己周末要留校读书学习,并主动上交手机、电脑。

“儿子的拼劲,和我当年还挺像。”父亲孙先明也打开了话匣子,分享自己的高考备考经历。1990年,他还是集美中学的高三学生,寝室晚上10点就熄灯,他为了多学习一会儿,主动找老师借钥匙,跑到实验室挑灯夜战,终于如愿考上大学。

高考路上,家长的陪伴也很关键。“我们最常跟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保持平常心,尽力而为。”孙先明说,家庭氛围很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回忆起高考前一个月的时光,陈琳萍感慨万千,他们夫妻俩为了做好后勤工作,从岛内赶往海沧给孩子送营养汤、充当“心理咨询师”陪孩子唠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感染之下,稼轩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心态,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高考分数出来那天,我睡午觉醒来,儿子就跟我分享了好消息,他考了全省2000多名,算是超常发挥,我听到后,一时间热泪盈眶。”此外,陈琳萍还分享了录取时的一件趣事:“那天稼轩爸身体不舒服,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无精打采。后来查到孩子被录取的信息,他顿时精神抖擞,说自己是不药而愈。”

夫妻俩说,经历了孩子高考的这段时光,他们更加体会到陪伴孩子成长的意义。多年以前,自己也曾是坐在考场内奋笔疾书的考生;如今,成了考生家长,看着孩子经过努力考入心仪的大学,开启崭新的人生阶段,又有着别样的心境。

关键词:

上一篇:券商观点|纺织服装周专题:看好H2运动鞋服复苏趋势,估值性价比体现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