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详情

用戏剧讲好青年引路人的成长故事

2023-07-06 18:05:14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魏燕玲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既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又有鲜明的实践指向。由上海市教卫党委指导、上海戏剧学院出品的原创话剧《辅导员》,用生动鲜活、极具生活气息的舞台艺术作品,讲明辅导员的人物角色、讲实辅导员的精神风貌、讲活辅导员的青春故事。

寓“人”于戏,讲明学生引路人的角色定位。戏剧艺术关注人,它的对象是人,是行动中的人,是处于各种复杂社会关系中的人。作为大学校园里和学生联系最密切、沟通最频繁、交流最直接的群体,辅导员可以被称为“青春的引路人”。原创音乐话剧《辅导员》中就塑造了几位可亲可敬的辅导员人物。剧中的辅导员程橙和马伟明主动走近学生、倾听学生、深入学生,通过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当学生遇到人生难题时,辅导员用真情关心学生、用真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当学生置身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交叉口,辅导员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的烦恼,通过悉心陪伴、亲身指导化解危机,陪伴成长;当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辅导员是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不仅用理想感召学生,带他们走出青春的迷惘,还用行动照亮学生,成为了学生的引路人。

以戏润心,讲实学生引路人的精神特质。原创音乐话剧《辅导员》塑造了一群富有“真”“爱”“美”特质的辅导员形象。作品讲出了辅导员的“真”。如何就辅导员这一现实题材进行戏剧创作,讲好身边人的身边事,是主创团队要破解的难题。古人言:“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槛。”《辅导员》既描写辅导员的真人真事真问题,又用真诚的态度表达真挚的情感,形成具有“真”特质的情感人格。作品讲出了辅导员的“爱”。《辅导员》讲述了以郑培林、程橙和马伟明为代表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展现了辅导员面对师生情、亲情和爱情时,不断深化对事业的热爱和理解,不断坚定信念选择的成长历程。在剧中,几位辅导员关爱学生的成长成才,用爱陪伴守护,用爱发光引路,用爱筑牢了工作的根基。作品还讲出了辅导员的“美”。《辅导员》的主演团队以年轻的辅导员和学生为主,舞台画面色彩斑斓,充满青春活力。剧目在对白的基础上,融入音乐舞蹈的元素,将辅导员的故事以生动化和青春化的形式加以表现,丰富了舞台表现手段和审美体验。

以文化人,讲活学生引路人的生动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亲的辅导员形象,就要讲好辅导员的故事。如果只停留于生活的原样,可能产生叙事碎片化、情节松散化、戏剧张力不够等问题。如果叙事不符合生活逻辑,卖弄情节,哗众取宠,也无法引发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作为一部新时代校园题材话剧,《辅导员》聚焦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青春故事,这就需要把辅导员的故事讲活,实现以事感人、以情动人的传播效果。原创音乐话剧《辅导员》开场就通过一连串信息表现了辅导员在职业发展关口的生存状态和内心冲突。随着情节的展开,剧目一步步展现了辅导员的情感状态和梦想追求,并从这些故事中深挖“培根铸魂”的精神价值支撑。舞台上的生动故事,需要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在创作伊始,主创团队就通过收集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故事积累素材。在最终呈现时,《辅导员》选择了一些小切口的故事,把辅导员的青春故事讲清了,也把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讲动情了。大众需要了解辅导员这一群体,辅导员也需要被社会认识。虽然我们与《辅导员》的相遇暂告一段落,但是“光阴里的故事”还在继续,这里有笑有泪,有迷惘,也有坚持,有历练,更有收获……这就是属于辅导员的真实故事。

(作者系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上一篇:女人能多喝西湖龙井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