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详情

爆款团队的国产新作,看过就忍不住安利! 当前报道

2023-05-11 10:19:34 来源:电影铺子

年幼的孩童、冰冷的刀具、鲜血淋漓的伤口、撕心裂肺的哭喊……看着这几个词,是不是一桩惨案已经浮现在脑海中?

先别担心,铺子今天讲的话题确实触及生命,但并非害人,而是救命,“事发现场”是那个让小朋友们都闻风丧胆的地方——儿童医院。

制作过人气纪录片《守护解放西》的原班人马再次出动,这一次他们把镜头对准了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医生们。


(相关资料图)

《闪闪的儿科医生》

儿科经常被叫做哑科,因为小朋友们还不会清楚表达自己的症状和疼痛,这无疑给医生问诊增加了难度。

而对儿科医生来说更难的是,他们不仅要努力救治孩子,还得敲打父母。

和家长沟通是儿科医生们的必修课。

片中第一位出场的医生是胸心外科主任陈欣欣,这位“大佬”眼神凌厉,双手插兜,脚踩拖鞋,走路自带气场。

强大的气场来源于过硬的实力。

陈医生从事心脏外科工作37年,接手过几万个病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手术成功率大概99.5%。”言谈举止间充满自信。

但是即便陈医生这样的专家也有劝不了的病人。

这天,陈医生接诊了一对30多岁的夫妻。

妻子怀孕23周,胎儿检查出患有“部分型心脏房室间隔缺损”。(正常的心脏房室间有着像墙一样的间隔,而间隔缺损的心脏就好比墙上凿了个洞。)

好在问题不大,属于轻型,陈医生看过报告后对他们说,孩子出生后6个月—1岁间就可以做手术,成功率99.5%,而且术后效果很好。

听完医生的分析,夫妻俩并没有显露出轻松的神态,还是有很多顾虑:

“手术会不会有后遗症?”“没什么问题,就和正常人一样。”

继续纠结:

“我们担心孩子以后上学跟学校报备,会不会因为心脏病原因被拒绝。”“都治好了,还报备啥?”

……

问到后面,陈医生给出了简单直白的终极回答:“和正常人一样,听懂了没有?”

话已经说成这样,妻子依然犹豫不决,又开始重复询问。

脾气比较直的陈医生看出了问题所在,出口打断她讲话:“你们是不是还没决定要这个孩子?”

夫妻俩沉默了。

“我拼命跟你讲术后和正常人一样,你始终觉得不是,其实你们内心是拒绝这个孩子的。”

陈医生让两人不要再纠结手术这些细节的事,先想清楚大前提,否则复查再多,讲再多都没有意义。

听起来有些直接粗暴,但确实是一种沟通的策略。

很多时候患者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那么就需要医生去点破这层纸,道出“症结”所在,沟通才能顺利进展。

我们常常说小孩子不听话,而儿科医生会遇到很多“不听话”的家长。

比如这家人,娃从床上摔了下来,到诊室医生一摸:“脑出血了,要拍片。”

下一秒孩子奶奶就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拍片?这玩意有辐射。”

“辐射严重还是脑出血严重?”

医生解释了病情后奶奶还是不死心,出门前又问了句:“能不能不拍?”

拍完片一看,确实脑出血骨头有裂缝,医生让一周后再来做一下核磁共振,观察下有没有加重。

孩子奶奶的“辐射论”再次登场,医生只好一再强调没有辐射。

“辐射论奶奶”刚走,神经外科又来一位试图说服医生的家长。

这位妈妈的孩子10岁了还是经常尿床,有时候会漏尿,神经外科的王医生分析后指出,症状很典型,问题出在脊髓末端神经牵拉,需要做个小手术。

一听手术,妈妈不乐意了,觉得孩子的症状没严重这种程度。

为此还跑去北京拍了片子,和王医生强调北京的医生说先观察不用手术。

下周来复查,医生还是给出手术的建议,妈妈又用“我们小时候尿床,长大就好了。”来反驳。

为了不再耽误孩子治疗,医生又开出两项更细的检查,强调这两项检查不过关,那就只能是终丝的原因导致的。

一周后,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这次她终于同意手术了,孩子现在天天尿床,不能再等了。

这次,这位母亲也道出她为何纠结手术的原因:家里还有个大女儿是特殊儿童,大小便不能自理,作为母亲,她只是害怕,想寻求更保险的办法。

面对孩子的疾病,有些家长没办法马上做出决定,确实是有自己的苦衷,需要双方坦诚沟通。

医生耐心解答,家长也应该充分信任,这样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结果。

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表达出的难受不要疏忽大意,耽误治疗。

11岁的女孩洋洋排尿困难,下体肿了一个青紫色的包块。

李医生在询问后得知,女孩过年的时候肚子和下面就难受过,妈妈以为是吃坏东西没太在意。

母亲粗心,小女孩又羞涩,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考虑到女孩是青春期,李医生找来了青春期妇科的彭刚主任参与问诊。

彭主任在观察了女孩的症状后,询问家长女孩发育和月经的问题,妈妈一头雾水。

妈妈觉得孩子才11岁,根本没有想过月经的问题,这也是很多家长忽略,以及我们的社会性教育不足的地方。

事实上,女孩7、8岁乳房发育,两三年后来月经初潮都是正常的现象,这段年龄需要家长多留心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洋洋其实半年前就已经有月经初潮,因为阴道处女膜闭锁,经血无法排出,积存在下体形成膨出。

家长没在意,孩子就这样硬生生挺了半年多。

李主任一句“你这段时间肯定受了很多苦”,让懂事的洋洋委屈地大哭起来。

医生很快为洋洋安排了手术。

闭锁的处女膜切开后,大量陈旧性积血喷涌而出,经验丰富的彭主任也吓了一跳。

难以想象这个小女孩忍受了多大的痛苦,而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当然,纪录片最打动人心的地方,还是那些生死抉择的时刻,所迸发出的人性光芒。

刚1岁3个月的小宝宝恩希,从出生开始几乎就没离过医院。

28周早产,心脏房室完全型间隔缺损,出生后9天肺部严重感染,一直住在NICU里。

期间父母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几乎跑遍全国,家财散尽,依然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今年2月,恩希的症状加重,情况非常不好,很多医院拒绝手术,徐州的医生辗转联系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慢肺专家梁穗欣。

得知情况的梁穗新立刻赶往徐州,查看恩希的情况。

重症监护室的恩希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除了心脏的问题外,肺部感染让她的肺就像吸满了水的海绵,严重缺氧。

恩希目前的身体状况,即便转运这段路程,都有风险。

但不转,就意味着没有任何机会了,只能放手一搏。

稳定好基础情况后,恩希被送上了高铁, 在梁医生的一路监护下顺利到达深圳。

有希望,更多的是忐忑与不安。

术前谈话,陈欣欣医生问了两位家长一个残酷的问题:

“如果我们经过这么多努力,孩子还是没保住,你们能接受吗?”

对恩希的父母来说,这里就是终点站,是最后一次机会,什么结果他们都接受。

得到肯定回答后,陈医生知道,该是他们竭尽全力的时候了。

恩希再次被推进手术室,4个小时后,关键步骤完成,仪器显示宝宝的心脏功能明显好转,恩希收获了第二次新生。

片中有一幕,特别让人动容。

妈妈抱着好转的恩希问:“宝宝击掌,还会不会了?”小恩希努力地抬起了小手。

那一刻,就像恩希的名字一样,我们看到的是感恩和希望。

有人说,医院是最脆弱的地方。

这里到处都是人间疾苦,却也满载爱与新生。

在儿童医院这个方寸之地,儿科医生们见证着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也在用他们的凡人之躯,努力成为患者生命中的“超级英雄”。

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关键词:

上一篇:夜色更美!黄埔长洲岛新担涌东闸“点亮”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