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详情

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嘉兴交通今年综合投资将达380亿元

2023-04-29 09:08:18 来源:北京市智能交通协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嘉兴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谋划了一批重大交通项目。 机场、高铁、城际铁路、市域快速路等一批群众盼望已久的交通工程开工建设,海河联运优势进一步发挥,交通强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一季度,交通投资同比增长32.6%,在交通强省晾晒平台中列全省第一,顺利实现了“开门红”。 昨天下午,记者在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暨清廉交通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嘉兴将强化市县联动,在全省率先印发《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及“1+3”工作专班,排定全年30项任务清单。 会上,嘉兴锚定交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以争创一流、全面领先为目标导向,通过加快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现代治理体系和深度开放体系,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 到2025年,交通数字经济能力显著增强,交通运输机制障碍有效破解,交通运输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到2027年,全市行业治理数字化水平、交通运输营商环境、联运物流体系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全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浙江明确提出将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实施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 三个“一号工程”与交通运输息息相关。 嘉兴抢抓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工程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公铁水空”联运枢纽,重点抓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交通强市示范市”。目前,嘉兴交通领域三个“一号工程”已排定。 “一号发展工程”主要聚焦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服务数字化提升、行业数字化治理,通过打造海河联运在线、平湖数字路政、南湖四好农村路数字示范等十大项目,加快形成全方位创新格局; “一号改革工程”主要聚焦交通政务环境、制度环境、法治环境,通过实施电子证照推广应用、惠企便企政策保障、行业治理品牌培育等十大项目,积极打造行业现代化治理示范; “一号开放工程”主要围绕运输产业发展、港口能级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实施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客运精细化管理、货运企业培育、物流助企纾困等十大项目,全面构筑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 排定重大项目清单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今年,嘉兴将加快推进34个强省项目节点,排定全年85个重大项目清单,综合投资将达380亿元。 保质保量完工湖嘉申线二期、320国道桐乡凤鸣至大麻段等16个项目,年度投资20.3亿元; 全面提速建设苏台高速二期、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市域快速路射线、独山港区泊位等33个项目,年度投资240.5亿元,为全市交通建设投资贡献支撑性力量; 攻坚克难开工杭浦高速海盐联络线、沪杭高速嘉善联络线、海宁联络线杭申线、杭申线航道等36个项目前期难点,年度投资76.3亿元。 同时,排定农村公路等其他计划外项目,年度投资完成42.9亿元。 着眼长远谋划研究机场片区、高铁新城、现代物流园、独山港区等发展板块,启动新增634国道嘉兴段、独山港区疏港高速、沪杭高速桐乡段南移等项目论证研究,为“十四五”后期积蓄动能。 打造“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公铁水空”联运枢纽既是世界一流强港的十大标志性项目,也是交通强省战略性、引领性项目。 2023年,围绕浙北海河联运枢纽建设,嘉兴将加快推进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鱼腥脑航道等19个世界一流强港重大项目,总投资近400亿元,年度投资60亿元,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布局建设连接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的内河码头,发展海河联运集装箱运输船队,推进港产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现代航运服务业,推动港口能级、发展质效全面提升,全年计划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0万标箱,同比增长10%以上; 完成海河联运集装箱100万标箱,同比增长30%以上。 围绕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今年嘉兴将大力推动嘉兴机场主体工程、货运工程、配套工程和圆通航空物流四大工程,计划完成年度投资31.5亿元。 同时,深化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进一步统筹机场外围基础配套设施,加快编制多式联运规划,深化研究杭申线、长水塘等航道与机场衔接的可行性,全力建设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改善交通出行环境今年,嘉兴全面提升行业保障能力、治理水平、整体风貌,通过深化“三化一平”专项整治,动态清零沿线环境问题,打造沪杭高速嘉兴服务区、钱码头水上综合服务区等一批“网红服务区”。 高质量完成省市民生实事,编制全市域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方案,加快5条快速路射线建设,不断拉近主城区与县(市)的“时空距离”。 同时,全面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养护、客货邮融合线路、5000个错峰共享车位等7项省市交通民生实事项目,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高品质服务市民绿色出行,构建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城市轨交、公共自行车、共享电单车、水上巴士为辅助的多网融合出行体系。 加强公交之间的换乘衔接,确保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公交专用道设置比例均提高到30%以上,市区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100%。

(来源:南湖晚报)

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再迎重要节点交通先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舒筋活血”!

关键词:

上一篇:世界关注:日本大数据研究:新冠感染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感染两月内相关就诊几率增大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