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详情

当前短讯!“寻路东坡”的路上,我找到了什么|寻路东坡·常州手记

2023-02-26 15:01:39 来源:封面新闻


(资料图)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在浙江读书的时候,我曾无数次地听说过这座城市的名字,常州。但我第一次踏上常州,却是这一次的“寻路东坡”之旅。2月9日,封面新闻的“寻路东坡”报道组江浙小分队到达了常州,这个让苏轼托付人生最后40余日的地方。

在结束了杭州的采访后,我们乘坐高铁前往常州。路途一共花费了三个多小时。即便是在交通极为发达的今天,所花的时间也并不算短。因此,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副馆长苏东提到,苏轼很多次都是“路过”常州,应该是有意为之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赞同这一点的。况且在常州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这里留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除了景色,常州人的质朴和热情,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或许这就是苏轼所说的“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

我们在常州的时候都在下雨。春雨细丝丝的,落在哪里都听不见声音。整座小城静悄悄的,没有鸣笛声,没有嘈杂的人声。常州市中仍存的藤花旧馆,是苏轼的终老之地,也是如今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的所在地。我们坐在馆中,和苏东以及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顾问苏慎一起喝着红茶,驱散还没有彻底消散的春寒。在娓娓道来的东坡故事里,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柔。在千年之前,或许这座小城的温柔,也曾经治愈这位颠沛流离的诗人。

常州景致 摄影:邓景轩

常州东坡公园景致 摄影:邓景轩

越了解苏轼,就越佩服他。他胸怀宽大,在颠簸流离的一生中,每到一个城市,他好像就平等地爱着这个地方,对待每一个地方的百姓都像家人一般。因此,在他到过的每一个城市中,都会留下无数的美谈。既有这种“为民”的心态,作为官员的他,留下斐然的政绩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一点,在常州格外明显。

苏轼在其他城市的经历,基本都是由大量的文献记载。但我们在常州听到的故事,更多的是人们口耳相传的版本。狗爬桥的笑谈、舣舟亭的由来、香泉村的故事,从千年前流传到现在。这些建筑或地名,至今仍旧存在。在常州,你可以随时随地地“偶遇”苏轼。

虽然这些故事,是苏轼留给常州的关怀,但反过来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常州人对苏轼的惦念呢?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不通过文本,而是通过记忆世代流传下来,想必这个人一定是极受敬重的。苏轼就是这样。

藤花旧馆中种了一批竹子,风一吹就有“沙沙”的声音,倒显得常州更加静谧。其实我是不喜欢下雨的,尤其是江南的雨,下个没完,再加上倒春寒,实在是冷得人头疼。但这一趟的采访我倒是没有这个感觉,不知道是因为东坡的故事好听,还是真的把东坡这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精神落实了百分之一。我只知道,每去一个点位,原本的文字倒是变得鲜活了起来,所谓的“东坡精神”也不再只是一个名词解释。能够换一个角度了解世界,有机会与更富有学识和经历的人交谈,即便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能充实自己,曾是我选择“记者”这个职业的原因之一。“寻路东坡”让我记起了这一点。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